2022年终盘点:大国技术竞争之太空·能源互联网
- Ellen Li
- Jul 5, 2023
- 6 min read
太空领域的全球竞争在2022年进入了全新阶段。美国私营企业、欧盟、QUAD四方联盟国家及中国均在争夺太空主导权时将聚焦于争夺地球轨道的控制权,但表现各异。
首先,在大量的私人投资和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采购和支持计划下,以SpaceX为首的美国私营企业在太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启的“NewSpace”时代为全球太空治理框架带来新挑战。与冷战的两极世界相反,当前的太空治理格局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新利益相关者的加入,而现有的“全球空间治理”缺乏标准化的国际定义,且未对利用太空获取经济利益或在太空中得到商业财产的公司提出明确的约束。其次,个别国家法律与国际法之间协调造成新的挑战,不一致的法律框架可能会导致“逐底竞争”。最后,NewSpace时代私营企业的数量会进一步加剧对太空过度拥挤的担忧。
其次,欧盟在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的研发与运行远远落后于其他数字大国的情况下,于2022年2月15日以共建欧盟太空卫星互联网和太空交通管理规则两项太空计划加入太空卫星竞争,并以契合欧洲谋求数字主权的战略意图和政策构想以求实现欧盟卫星互联网的战略自主,抢占在制定太空交规的核心话语权。欧盟希望在低地球轨道(LEO)上建立第三个卫星系统。然而,欧洲卫星互联网系统的未来发展受到法德两国在太空卫星领域的政治互信较为缺失,及北约的政治力量阻挠的影响将面临重重障碍。
此外,QUAD四边安全对话亦在2022年5月24日促成新的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太空合作,快速推进太空开发合作和太空规范协调,以实现共享卫星数据。会后,四国共同发布《联合声明》,致力于建立一个基于地球观测的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框架。协力共享天基民用地球观测数据,同时提供一个汇集四国卫星数据资源链接的“四方卫星数据门户” (Quad Satellite Data Portal),此外,四方同意发起一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海洋领域意识伙伴关系(IPMDA)的卫星跟踪倡议,以打击印太地区的非法捕鱼和贸易。目前,“四方卫星数据门户”,印度洋-太平洋海洋领域意识伙伴关系(IPMDA)集中于民用目的,而非军事。其次,可持续发展指南举办研讨会是目前美国争取太空规范制定主导权的主要抓手,同时美国智库提出阿耳忒弥斯协议作为QUAD太空规范合作的起点。未来,QUAD或利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
相比较于上述国家与地区,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技术竞争中趋于劣势。自从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以来,中国发展卫星互联网的模式逐渐从“国家队”模式突破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向规模化、商业化转变。这一快速发展伴随着市场规模和需求的扩大。然而,中国卫星互联网战略在国内关键卫星技术不成熟、美国太空公司卫星频轨资源抢占的双重因素下,在未来发展中面临较大挑战。
技术竞争·能源互联网
中国于2015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旨在将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并远距离传输,优化配置全球清洁能源,助力全球电力供应绿色转型。中国国有电网企业在国家背书的GEI倡议下,通过“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支持,现已逐步在全球各国投资建设特高压输电的电网设施。目前GEI在全球各区域的推广阻碍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面临较大挑战。
中亚:
中亚五国之间的能源丰富但分配不均,并缺乏基础设施和市场机制来稳定该地区的电力供应。GEI在中亚地区的进展包括中国计划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设三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以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的电网。目前这些项目尚未推出实际的实施计划。GEI在中亚面临关键挑战包括区域内互联需要该地区升级输电系统并建立更强大的电力市场。其次,中亚缺乏统一的机构来促进和加强法律监管技术标准。第三,地缘政治冲突使各国争夺市场份额。此外,外部国家可以将自己的技术标准引入中亚,造成政治挑战。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伊朗等也正在成为中亚的重要参与者,以打击中国在该区域的影响力。
东北亚:
东北亚的能源分布分散,互补性强,电力需求旺盛。然而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战略(NEAEI)并没能得到各国政府层面正式的多边政治承诺和政策支持,进而进展缓慢。由于各国能源架构和监管体系的不一致、电力收益不均衡等因素外,能源安全考量和政治纠纷是导致跨国电网合作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首先,各国由于经济回报差异大,对东北亚区域内展开电力一体化的热情差别大。例如,日韩对东北亚电网建设的积极度远不如俄罗斯和蒙古。其次,如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跨国能源合作破裂时有发生。最后,东北亚已存在的多边能源互联网相关协议从多边协议逐渐转为由中国主导,进一步加深了日韩有关能源安全的危机感。基于东北亚地区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背景及各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在当前政治局势下,在东北亚地区内构建能源互联网络将困难重重,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更显不切实际。
拉美:
LAC地区多国由于清洁能源的季节性属性造成能源分布与需求的距离差和时间差。GEI倡议寻求LAC地区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和电力一体化,但中国目前在该地区推进的特高压输电技术项目多为境内项目。中国国有电网企业通过收购和竞标,争取扩大在该地区的输电配电市场份额,为长远的跨境电力一体化战略铺路。跨境输电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面临国家差异、合作架构松散、缺乏相对应的监管体系和法规保障、政治动荡等挑战。其次,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布局仍将笼罩在中美地缘竞争阴影下。美国“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与中国在就“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能源和基建项目展开直接竞争。电力供应和智能电网技术往往涉及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敏感争议,也将为GEI倡议的落地蒙上阴影。美国利用国家信息安全的争议向其拉美盟友施压,抵制中国的电网基建。
非洲:
非洲由于能源开发能力不完善、电力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造成能源短缺困局难以突破。即使非洲北部、东部和南部均拥有着高产能、高质量、高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地理局限和落后的基建设施,电力并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正式宣布GEI倡议在非洲的落地,呼吁非洲国家加入“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并于2019年开始为非洲量身定制 “电-矿-冶-工-贸”电力发展模式,以特高压输电网技术和节能低耗的智能电网为非洲长距输电项目做基建支持,期望助力非洲破解能源困局,形成电力经济的良性循环。未来,GEI在非洲推进需特别重视如政局动荡、国际冲突、跨境电力交换法律框架不完善等可能对大型电力基建项目造成负面影响的政治风险。
参考资料:
[1]卫星互联网:大国竞争“新战场”,《人工智能资讯周报》(194期),2022年10月
[2]欧盟卫星互联网的战略自主,《人工智能资讯周报》 (186期),2022年8月
[3]QUAD 太空合作,《人工智能资讯周报》 (190期),2022年9月
[4]走向全球太空治理的新时代:私营企业的兴起与挑战,《人工智能资讯周报》 (161期),2022年1月
[5]全球能源互联网 GEI 倡议在拉美的实现:推进现状及主要挑战,《人工智能资讯周报》(162期),2022年2月
[6]“电-矿-冶-工-贸”发展模式下,非洲能源互联网的推进及挑战,《人工智能资讯周报》 (172期),2022年5月
[7]中俄日韩博弈下,停摆的东北亚能源互联计划,《人工智能资讯周报》 (174期),2022年5月
[8]中亚与能源互联网:中亚如何确保区域能源安全,《人工智能资讯周报》 (178期),2022年6月
Comments